大獎級別
參與行業
製造業從事任何涉及工場運作、製造或組裝工序業務的企業 |
服務業從事任何不涉及工場運作、製造或組裝工序業務的企業 |
參與組別
環保傑出伙伴
於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間成功完成最少1項環保項目並遞交環保項目表格的企業,可獲大會頒發「環保傑出伙伴」證書及標誌。
環保優秀企業
於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間成功完成3項或以上環保項目並完成實地評核的企業,可獲大會頒發「環保優秀企業」證書及標誌。入選企業同時自動獲得金、銀及銅獎的競逐資格,而中小企業則自動參與競逐「中小企業獎」。
金、銀、銅、中小企業獎及其他嘉許獎
大會將從所有參與「環保優秀企業」的企業中,選出表現卓越的企業頒發以下獎項:
各獲獎金港幣 120,000元
各獲獎金港幣50,000元
各獲獎金港幣20,000元
各獲獎金港幣20,000元
一帶一路環保領先嘉許獎
粵港澳大灣區環保領先嘉許獎
- 此大獎就中小企業的定義如下:
- 香港/澳門:從事製造業而在香港/澳門僱用少於100人的企業;或從事非製造業而在香港/澳門僱用少於50人的企業。
- 中國內地:從事製造業而在中國內地僱用少於500人的企業;或從事非製造業而在中國內地僱用少於250人的企業。
- 參與公司本身或其母公司(如適用)均不能為上市公司。
- 「僱用人數」涵蓋經常參與企業業務的在職東主、合夥人及股東,以及企業的受薪員工(這包括在遞交申請書時由有關企業直接支付薪酬的全職或兼職受薪僱員,不論長期或臨時聘用的僱員)。
- 若申請企業的母公司曾就申請企業的環保項目投入資源,如資金、物資、人力資源等,則母公司及申請企業的員工人數將一併計算。
- 以2018年12月31日為準 - 一帶一路是一條經濟帶,亦是一條新絲綢之路。「一帶」指經濟與交通聯繫,由中國伸延至中亞及歐洲;「一路」指海上交通網絡,以中國沿岸港口去連接亞洲各地,如印度洋、中東、北非以及歐洲。有關已簽約地區或國家列表,請瀏覽:https://www.yidaiyilu.gov.cn/info/iList.jsp?cat_id=10037&tm_id=69
-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7年提出的發展概念,提倡推動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區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善用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優勢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所組成的城市群。母公司、工廠或分公司均可參與。
參加資格
凡在香港或泛珠三角地區+持有有效商業登記證(香港)或稅務登記證(泛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均可參加。參與企業須於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間,推行最少1項環保項目。
+泛珠三角地區包括澳門、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及雲南。
評審準則
環保項目佔總分的85%,而社區環保參與及推廣佔總分的15%。評審準則如下:
環保項目 | 分數 | ||||||
個別項目層面 (如企業提交多於3項項目,只計算最具成效的3項評分,取其平均數。)
|
|||||||
整體層面 – 包含累積過往環保參與項目
|
|||||||
小計 | 85 |
社區環保參與及推廣 | 分數 | ||||
|
|||||
小計 | 15 |
總分 | 100 |
費用
-
「環保傑出伙伴」申請費用全免。
-
「環保優秀企業」企業評核費為港幣4,000元。
凡於早報名優惠期間(2019年5月29日至8月31日)遞交表格並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可獲資助評核費:
-
首40家首次報名「環保優秀企業」組別的企業,可獲資助港幣4,000元之評核費
-
首80家報名「環保優秀企業」組別的企業,可獲資助港幣2,000元之評核費
至於參與中小企業:
- 首10家首次報名「環保優秀企業」的中小企業,可獲資助港幣4,000元之評核費
大會保留有關評核資助的最終決定權。參與企業須於評核開展前支付有關費用予評核機構。如評核機構須到中國內地作實地審核,評核員的交通及住宿費一概由參與企業支付。如所需的評核時間多於一天,參與企業須支付額外評核費。
-
大獎就中小企業的定義如下:
- 香港/澳門:從事製造業而在香港/澳門僱用少於100人的企業;或從事非製造業而在香港/澳門僱用少於50人的企業。
- 中國內地:從事製造業而在中國內地僱用少於500人的企業;或從事非製造業而在中國內地僱用少於250人的企業。
- 參與公司本身或其母公司(如適用)均不能為上市公司。
- 「僱用人數」涵蓋經常參與企業業務的在職東主、合夥人及股東,以及企業的受薪員工(這包括在遞交申請書時由有關企業直接支付薪酬的全職或兼職受薪僱員,不論長期或是臨時聘用的僱員)。
- 若申請企業的母公司曾就申請企業的環保項目投入資源,如資金、物資、人力資源等,則母公司及申請企業的員工人數將一併計算。- 以2018年12月31日為準